主 持 人:《金融时报》记者 胡萍
采访嘉宾:神州信息副总裁 于宏志
神州信息金融科技首席专家 崔蕾
华为中国政企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 赵长亮
从近些年金融机构的年报可以看出,科技已成为重点布局的内容。那么,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技术架构或方案,是否能够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方向起到引领作用?从科技公司的视角,金融机构当前的IT架构存在哪些瓶颈,未来IT或技术发展方向何在?对此,《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
《金融时报》记者:神州信息近期发布的对未来金融机构IT建设蓝图,是基于金融机构业务需求而规划,还是领先于金融机构现有的技术架构?
于宏志:基于30年的积淀,神州信息对于很多领域,包括技术、业务等,已经不是满足银行提出的当前需求,而是根据行业的趋势,跟业内充分沟通并结合自己团队的经验,以前瞻性眼光去预测和规划设计这件事。神州信息会不定期面向行业发布未来银行整体IT架构ModelB@nk,从2000年发布第一个版本开始,到今年发布了ModelB@nk5.0。这项工作需要对整个金融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业务发展有极高的总结与洞察能力。比如今年发布的ModelB@nk5.0,对场景建设、旅程服务、能力输出、资源积累、组织管理五个层次的业务发展诉求所需的数字化支撑能力,进行了清晰的系统建设规划。ModelB@nk不仅立足于描述当前金融企业建设了什么样的系统,而且描述未来应该建设哪些系统、这些系统各自的职责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开展建设过程,需要符合很多行业专家公认的发展方向。
《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金融机构的技术应用变化趋势有什么特点?
赵长亮:最近30年,中国的金融科技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85年开始,中国的金融科技服务公司开始进行金融科技工作,进行了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尝试。到2000年之后,已经完成了数据技术,业务逐渐开始互联网化。移动互联网化经历了两个历程,第一是金融的电子化;第二是金融的移动和互联网化。从这两方面看,经过30年的时间,金融机构基本上完成了数字化的转型,所有对客服务基本都已经在数字化平台上进行,下一步就是如何利用科技进行金融业务创新升级。
《金融时报》记者:当前金融机构IT架构存在哪些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
崔蕾:当前金融企业的IT架构仍然存在着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例如,仍以单体系统为主,系统间打通交互能力弱;交易处理和数据处理相互割裂,导致数据价值无法快速反馈到业务处理能力上;IT架构的落后制约着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产业服务能力、对典型产业场景的快速植入能力等。数智时代,多元化金融场景与智能化金融服务,会加速推进金融IT架构升级,而这些金融企业面临的核心难题亟待解决。
《金融时报》记者:从科技公司角度,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服务?未来科技的运用是否将引领金融机构业务走向?
赵长亮:新金融需要新的金融科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并与新金融深度融合,能更好地服务用户、服务实体经济,并推进新金融稳健与持续发展。
进入智慧金融时代,金融科技和技术服务将成为金融机构制胜未来的“压舱石”。在智慧架构方面,金融企业需要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设施和适合企业个性化的云服务,打造业务永不掉线的技术底座,实现企业全面数字化运营;在智慧体验方面,在移动化和线上化的趋势下,企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业务敏捷上线,并且迭代金融服务,进而打造极致的客户体验,实现业务和品牌价值增长;在智慧决策方面,通过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实现智能的风险防控。
《金融时报》记者:科技公司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解决什么问题?
崔蕾:现在很多银行提出建设场景、提升客户体验,这些都是业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通过IT系统建设帮助业务部门解决这些问题,给科技部门带来了挑战。以前科技部门完全按照业务部门的需求建设系统,会建设大大小小完全独立、功能相对割裂的一系列toB或toC的系统,很难把各个系统的能力融合在一块进行输出,从而取长补短综合性提升客户体验。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帮助科技部门按照银行业务的不同服务场景需要,通过科学的系统建设规划,理清各系统间关系,将各个系统通用能力和个性化能力有效区分开,通过整体的技术架构将这些系统串联起来,渐进式地建设不同环节的系统来提供针对场景的整体化服务,从而使客户有更好的体验。AI这类新兴的技术未来怎样助力银行业务服务,也需要有一个前期规划,然后按照规划有序进行系统建设。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借助于自身对新技术的研究探索,结合在行业里对这些新技术的实践经验,来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很多当前发展的问题。
赵长亮:截至2020年底,华为已服务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个金融客户,包括全球Top100银行中的47家。华为与全球20多家大型银行、保险、证券客户建立了全面的战略合作,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新金融时代,数字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将为金融企业的业务创新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华为愿意分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并携手合作伙伴探索场景化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金融时报》记者:对金融行业未来技术方向有何预测?
于宏志:金融科技往下走,从业务角度上讲一定是走向金融与场景的融合,不是简单从IT层面赋能金融信息化、数字化。在技术角度上讲,数字原生和云原生是两大技术领域。所谓云原生,会有很多基础的构建;数字原生,是说所有现实中的东西都会有一个数字原生的映像。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实体都会被数字化。数字化在整个大网络里,有一个新的概念叫元宇宙,实体数字化以后,可以在这个大网络里面基于数字化分析业务、发展业务,进而推动实体的发展。
责任编辑:杨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