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生活如何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居环境怎样进一步精细化提升?……面对辖区社区治理问题多元、缺资源、少路径的现状,六甲街道党工委以“红色先锋·服务群众”项目为载体,激发“三社联动”新活力,搭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服务新平台。
网格治理项目:整合资源 共建共享
随着社会治理观念的革新,社区治理也更加依赖于居民的共同参与。无论是绿化设施“微改造”,还是背街小巷“微更新”,陈家社区围绕居民需求探索城市精细化治理方式,联动社区、社工与社会组织力量,发掘、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在COP15会议召开前期,社区通过项目收集楼栋居民的“微需求”,开展“微自治清单”、“环境拼图”等四次活动,带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从细微之处巩固文明城市成果。
网格化管理是增强社会力量动员的有效途径。海华社区“红色网格铸海华、党建引领零距离”项目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社区为综、网格为治”框架,推进项目不断本土化、配套化、专业化。通过前期民意调查,列出家电维修、裁缝、未成年人红色教育、闲置物品交换等需求清单十余项,并建设“海华阳光驿站”公益义卖平台,发挥项目造血功能,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网格治理闭环。
与此同时,盘龙社区、小河咀社区等也积极推出“网格携志愿”、“微信网格融合平台”等项目,整合“碎片化”环境治理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网格配备结构,促进网格治理更为精确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细胞更加活跃。
民生服务项目:排忧解难 便民到家
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各社区纷纷以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为契机,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基底,不断提升服务品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务。
针对基层协商民主机制不健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意识薄弱的现状,海华社区“微言堂”项目立足基层协商民主议事委员会建设,调研挖掘社区治理“痛点”、“难点”,增强资源整合及议题执行的能力,不断为社区治理主体归位赋能。
公益关爱项目:和谐共融 情系人心
用亲子活动拉进党群距离、凝聚人心,是新一社区“阳光笑脸”未成年人关爱项目的立项初衷。立项以来,新一社区党委精心打造“亲子活动工作坊”,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普法教育、道德讲堂、自由创作等四期活动,超过200余人次从中受益。“我们是拆迁社区,本来乡亲邻里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现在每个月带孩子来参加活动,成了老朋友之间保持联络的一种方式。”社区居民郑红晔说。
新二社区着眼于困境儿童家庭,携手社会组织深耕“‘户’爱共融”项目。为10名困境儿童制定康复方案及定向帮扶措施,并为他们的家庭提供“喘息服务”。为了让这些孩子融入到社区“大家庭”,社区组织开展了趣味游园、“童心绘伞”、儿童剧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织密困境儿童保护网。
除此以外,福保社区申报落地的法律公益服务进社区项目为辖区群众引入了系统专业的法律知识课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公共法律服务。公益关爱项目覆盖社区近万余名居民,使社区公共服务空间得到拓展,链接了各方力量参与,有效培育邻里互助精神,系紧社区治理的协同新纽带。
生态保护项目:党旗飘扬 “绿”美滇河
漫步六甲,满眼水清岸绿,春意盎然,这一生态文明保护成果来之不易。近年来,六甲街道党工委切实把党建工作融入入滇河道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凸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项目为抓手,指导新二社区申报“红色志愿、守好入滇一公里”河道保护项目。三四月的时节,党群志愿者们在社工带领下,沿着盘龙江、清河畔种植树苗、清理垃圾,开展宣传教育,“党旗红”与“生态绿”交相辉映。不久以后,新二社区将依托项目,组织辖区文艺工作者为居民群众送上“红动六甲、绿美滇河”花灯小调汇演,用乡音乡调唱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隽永和声。